- 2025年11月04日
 - 星期二
 
从军事战术角度来看,俄军此举无疑是对乌军的一次精准围堵。机枪火力点提供了持续而密集的火力压制,迫击炮阵地则能对乌军可能出现的聚集点进行精确打击,而无人机小组更是如同战场上的“眼睛”,实时监控着乌军的一举一动。这种多层次的火力配置,使得乌军车辆甚至单兵人员想要穿越这条封锁线,都如同闯入龙潭虎穴,会遭到持续而准确的火力打击。
能源是工业的血液,是国家经济的命脉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国际能源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。过去,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主要面向欧洲这个“近水楼台”的富裕市场。但战争和随之而来的西方严厉制裁,几乎一夜之间关闭了欧洲的大门。为了维持经济生命线,俄罗斯不得不将战略目光急切转向东方,寻找能够消化其庞大能源出口的替代市场。这时,拥有巨大需求和强大购买力的中国,自然成为了首选。
美国上一次进行核试验还要追溯到1992年9月23日,老布什总统当年宣布暂停地下核试验,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的“核试验休眠期”。这三十多年里,美国从未放弃重启的能力,内华达沙漠的核试验基地一直在悄然升级维护,只是碍于国际舆论压力,始终没敢迈出实质性一步。如今特朗普打破禁忌,相当于亲手动摇了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》的道义基础,这个1996年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条约,本就是遏制核军备竞赛的核心框架,美国作为签署国却一直不予批准,现在更是连表面的克制都不愿维持。
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稀土出口管制的暂停上,觉得这是中方的“让步”,甚至有些“意难平”。这种看法实在太过表面,不懂稀土在现代军事工业中的核心价值,更没看清这场磋商背后的战略逻辑。稀土不是普通矿产,而是“工业维生素”,更是现代武器装备的“心脏瓣膜” 。从F-35隐形战机的发动机涡轮叶片、宙斯盾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,到精确制导导弹的制导系统、核潜艇的声呐设备,几乎所有尖端军事装备都离不开稀土元素。钕铁硼永磁体是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,铽镝合金能保障战机发动机在极端高温下稳定运行,镧系元素则是电子战系统的关键材料。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曾明确承认,其高端武器装备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超过90%,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来源。
俄罗斯国内坦克生产线 在外媒于近段时间对俄罗斯的报道中,出现了两则看起来截然相反的说法。先是有媒体称,俄罗斯坦克生产线的产能持续提升,T-90M主战坦克在2025年的总产量将达到300辆,比去年的270辆提高约30辆。不仅如此,俄本土和前线临时兵工厂的坦克修复和翻新能力也不断上升,每月可修复约400辆战损坦克,并对约200辆库存坦克完成启封和翻新,这些都有力地确保了一线俄军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消耗需求。
机西尔斯基的言论无疑是希望能够提振士气,他试图传达给外界一个积极、可控的信号。然而,我们不禁要问,这种“乐观”真的靠谱吗?根据各方消息,虽然俄军在泥潭中徘徊,但他们的攻击并未停止。大约15万名俄罗斯士兵已经集结,而进入红军城的数百名士兵也让乌军阵地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。战斗的压力重重叠叠,让这场仗的复杂程度再度升级。
 正在加载中... 	
 已加载全部内容
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

						        
						        